
- 索 引 号: ND06101-0300-2022-00001
- 发文字号: 安政办〔2021〕81号
- 发布机构: 福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生成日期: 2021-12-23
- 标 题: 福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福安市新型基础设施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2年)的通知
- 有 效 性: 有效
福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福安市畲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福安市新型基础设施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23日
(此件主动公开)
福安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2年)
为加快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我市“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闽政办〔2020〕32号)、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德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2)的通知》(宁政办〔2021〕6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
积极抢抓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以下简称“新基建”)建设,重点实施“1+1+10”提升工程,即:推动1个产业,快速壮大数字产业规模,形成引领福安市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实现1个目标,到2022年底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整体提升;加快智慧乡村、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生态、智慧海洋、智慧社区、智慧政务等10类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为建成集约高效、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奠定基础。以优秀新型基础设施撑起更好营商环境,打响“便利宁德”的福安模式。
二、主要任务
(一)统筹部署新信息基础设施
1.加快建设“5G+宽带”双千兆网络。加大5G基站站址、用电等支持力度,加快5G网络建设,逐步向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延伸覆盖。支持5G独立组网核心网建设和商用。加快面向室内覆盖场景的新一代小(微)基站建设。鼓励5G网络应用部署人工智能、网络切片、边缘计算、云计算、公网频谱局域专用等技术。建设新一代超大容量、智能调度的光传输网,开展千兆光纤接入试点和移动网络扩容升级,优化偏远农村和海岛地区的网络服务。推进IPv6全面部署。2021年,通信投资2.19亿元,建设5G基站822个。2022年,全市建成5G基站1255个以上;城区宽带具备千兆接入能力,IPv6活跃用户在互联网用户中占比超过60%。
责任单位:福安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福安市畲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有关单位,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供电公司
2.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开展“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建设,推动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地方骨干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开展工业互联网内网建设示范应用。围绕“2+4+N”工业产业开展行业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建设,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基础系统和业务系统向工业互联网平台迁移,实现管理上云、业务上云、设备上云。引导中小企业将业务系统向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应用迁移,实现大企业建平台和中小企业用平台双向迭代、互促共进。建设5G+智慧工厂,探索5G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推动制造业向“制造+服务”发展。到2022年,新增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30万以上,打造区域特色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二)加快提升数字产业新动能
1.巩固提升物联网水平。建立统一的物联网感知设施标识。加快实现窄带物联网络覆盖城市主城区、重点区域和面向室内、交通路网、灯联网、地下网等应用场景。统筹利用4G、5G、窄带物联网和光纤等接入技术,提供支持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推动工业、农业、交通、物流、能源、城市管理等重点行业感知设施建设。建设物联网接入汇聚管理,实现感知设备统一接入、集中管理和数据共享利用。到2022年,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到5万户以上。
责任单位:市发改局、福安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福安市畲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有关单位,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供电公司
2.推进人工智能平台应用。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转化应用,推动技术集成、商业模式及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新业态。积极对接引进智能传感、生物识别、工业系统控制等人工智能软硬件配套项目,拓展“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产业链,力争在智能终端、VR、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等细分领域打造知名品牌。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局
3.发展空天地一体化卫星互联网。深入实施数字福建“151”卫星应用工程,面向各类用户提供应用服务。推进福安农业卫星大数据应用项目的建设。
责任单位:市发改局
(三)积极打造新技术基础设施
推进区块链应用。支持基于BSN等区块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全市区块链公共平台,为政务服务、“一次办好”改革、诚信体系、工业智能化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利用市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BSN区块链城市节点项目,扶持我市特色产业上链用链。2022年,探索建设区块链产业示范项目。
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商务局
(四)加快构建新算力基础设施
1.衔接宁德市云计算大数据中心。融入宁德市“全市一张网”信息高速公路,提升网络承载能力,逐步完成IPv6改造。扩充计算、存储、软件和安全云服务等软硬件资源,增加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服务器等超算单元,支撑全市上云需求。规划建设“城市大脑”超算中心,提供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计算与边缘计算等算力支持,支撑产业、民生、服务等各类智慧应用运行。促进城市运行大数据融合,实现大数据统一采集、归集、清洗、分析、开放,为城市综合管理和服务供给提供智力支撑和决策参考。
责任单位:市发改局
2.建设边缘计算中心。加快数据中心从“云+端”集中式架构向“云+边+端”分布式架构演变,推动云边端设施协同有序发展。建立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能力,优先在数据量大、时延要求高的应用场景集中区域部署建设一批边缘计算资源池节点。
责任单位:市发改局
(五)健全完善新安全基础设施
1.建设网络运行安全设施。加强全市网信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升级软硬件安全设施保障,统筹协调全市网络安全工作。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平台,加强重要领域敏感数据的监管。汇聚全市网络安全技术支撑力量,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政务网站等重要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技术检查,强化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共享,全面提升大数据环境下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
2.建设安全可信支撑设施。加快信创政务云平台建设。在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密码保障系统并开展定期评估。强化密码技术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的推广应用,扩大数字证书应用范围。
责任单位:市委机要局、发改局
(六)推进建设新融合基础设施
1.建设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实施新一代涉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固态高速网络和5G网络农村全面覆盖,推动农村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农业产业发展,参与省“农业云131”信息工程,加强“农业云”数据汇集。大力实施农业智能化提升工程,积极推动农业卫星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广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创建1-2个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局
2.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立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应用物联网技术,融合各类数字化信息,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完成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供水管网空间和属性数据的统一动态管理,实时监测管网数据,提高管网综合管理及养护水平,进一步提升供水企业输配环节管理水平,多系统集成监控中心,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系统监管地下管网的运行,有效应用科技创新降低管网的漏失率,保障安全供水。完善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信息系统在线监测建设和视频监控联网建设,实现将水质安全的控制前移,达到预防、化解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和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平安福安建设,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广智能安防小区建设。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发改局、公安局
3.建设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开展各场景下的5G车联网应用试点建设。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积极引用大数据、物流网、5G网络等新技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与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结合福安市交通信息发展特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提高综合服务智能化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水平。持续推动综合运输资源的采集、更新,加强“两客一危”重点车辆的监管,逐步构建道路运输动态监管平台。大力发展科技治超,加强科学技术装备在治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货运车辆超限、超载监测自动化水平,提高交通运输执法效力、能力和水平。建设技术监控点,构建车、路、人等要素无缝连接的智能化城市交通体系。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工信局、发改局
4.建设智慧能源基础设施。推进智能光伏电站等设施建设,实现可再生能源智能化生产。促进智能终端及接入设施的普及应用,实现水、气、电等消费信息的自动集采集抄。推进充电场桩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应用,支持各类场景充电设施建设,提高充电桩比例,建设覆盖主城区的一体化“互联网+”充电设施网络。
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工信局
5.建设智慧教育基础设施。融合5G、人工智能、大数据、超高清视频等技术,探索教育领域应用与创新。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不断完善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开展数字(智慧)校园、人工智能(创客)教育等试点工作。加强“三个课堂”建设和应用,推进“互联网+精准扶智”,开展乡村小规模学校英语等薄弱学科“双师课堂”,逐步推进中小学校教师照明系统工程的改造。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6.建设智慧医疗基础设施。探索智慧健康管理新模式,提高医疗行业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提升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推进智慧医疗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推广互联网诊疗服务,实现看病就医“一码通行”“一站式服务”。
责任单位:市卫健局
7.建设智慧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充分运用省生态环境厅“生态云”平台系统,推进“生态云”平台监管各项子系统的应用,实现生态环境部门向监管与服务并重角色转变,提升生态环境综合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责任单位:福安生态环境局
8.建设智慧海洋基础设施。对接运行宁德市“智慧海洋平台”,提高和完善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养殖渔排、渔船、渔港的有效管理。完善海洋立体实时观测网,配合建设海洋监测观测设施,构建海洋大数据体系,提升海洋感知和灾害预测预报服务能力。配合建设福建海域通信网,促进海底与海上、海上与陆上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
责任单位:市海洋渔业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白马港海事处、赛岐海事处
9.建设智慧社区基础设施。以建设智慧县域为发展目标,发展智能家居、社区电商、养老助残等智慧社区生活应用,搭建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社区服务居民能力。推进养老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和养老服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支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到2022年,建成5个智慧社区样板。
责任单位:市发改局、民政局、商务局、公安局,福安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福安市畲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10.智慧政务专题应用。完善部门数据仓库,丰富各类基础信息库和专题数据库,充实政务大数据资源,完善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构建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破除“信息孤岛”,汇聚数据,建立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一次办好”事项办理范围,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责任单位:市发改局、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自然资源局、住建局
(七)全力建设创新基础设施
1.打造政产学研融合平台。在不锈钢新材料、铜产业、电机电器、大健康等特色产业,积极对接科研院所、知名院校,邀请专家到企业“把脉会诊”。探索实行“互联网+”合作对接模式,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吸引更多先进成熟的应用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充分发挥支柱产业与高端国内外科技平台合作的作用,大力建设产业科技合作基地。完善覆盖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创新扶持政策体系,支持5G、自动驾驶、物联网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责任单位:市发改局(科技局)
2.推进建设科研试验支撑平台。积极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进一步拓宽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精准合作渠道。通过整建制引进、建立分支机构、联合共建研发平台等方式,力争每年新引进1家以上研究院或分支机构,提升关键技术研发转化能力。
责任单位:市发改局(科技局)、工信局
3.配合协助完善数据资源基础平台。加强政务服务、城市管理等核心领域的数据基础支撑力度,加大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力度,拓展市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功能,提升政府综合治理和服务能力。到2022年,基本形成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应用体系。
责任单位:市发改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作机制。市发改局牵头,会同市直相关部门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强各部门协同,避免分割化、碎片化和重复建设。
(二)加强规划衔接。统筹衔接人口分布、城镇化现状,在人口集中地区适当超前、重点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统一规划新型基础设施公用资源,推动共建共享。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考虑新型基础设施布局,与市政道路、轨道交通、风景区、客运站、住宅小区、商业区等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三)强化项目推进。围绕“新基建”发展重点和推进方向,深入谋划实施一批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重大项目,建立新基建重点项目库,并根据建设需求和推进情况,滚动更新项目库。强化跟踪督查力度,优先确定当前急需项目,优先集中资源重点支持,尽快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四)加大支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实施规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优化国有资本新型基础设施投向。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