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 ND06100-0300-2022-00004
- 发文字号: 安政文〔2021〕384号
- 发布机构: 福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生成日期: 2021-12-23
- 标 题: 福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安市“海洋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的通知
- 有 效 性: 有效
福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福安市畲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福安市“海洋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安市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23日
(此件主动公开)
福安市“海洋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宁德市《加快建设“海上宁德”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要求,推进我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定以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全省海洋布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海岸带、海洋“点线面”综合开发,突出全产业链发展,重点围绕临海产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现代港口、海洋生态、海洋科技等方面实施六大行动,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安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3年,具有福安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海洋经济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海洋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全市临海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港口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重点河口海湾水质污染得到明显遏制,近岸海域一类、二类水面占海域面积及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省、宁德市下达的任务。
二、重点行动
(一)推进临海工业全产业链发展
1.构筑不锈钢全产业链集群。推进不锈钢生产基地建设,推动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精深加工及应用,加快全产业体系布局。发展红土镍矿冶炼不锈钢新技术新工艺,加快高氮节镍奥氏体系列不锈钢新材料(QN系列)、超纯铁素体笔尖钢的研发。积极对接甬金、宏旺冷轧、不锈钢彩板以及青拓400系不锈钢冷轧等项目,引进不锈钢水管、厨卫、橱柜等生活用品项目和食品加工、海上养殖、机械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项目,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23年实现全产业链产值达190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局)
2.承接宁德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高性能铜及合金材料。加快发展高科技、高性能铜材料,积极对接中铜东南铜业有限公司,加快正威电子信息新材料科技城、嘉元铜箔生产等项目建设、投产及新项目引进,重点推进铜杆、漆包线、精密铜箔、挠性覆铜板、高强高导铜板带、精密铜线、铜合金等产品规模化生产。积极拓展铜基材料,推动铜材料参与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电机电器产业配套,探索引进印刷电路板、电子元器件、传感器等新兴产业项目,布局铜材料精深加工产业配套项目。推进铜冶炼及精深加工集聚发展,形成集铜精矿贸易、铜冶炼、铜铝精深加工、再生循环产业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铜产业基地核心区,到2023年实现全产业链产值达80亿元。加快发展上汽上游配套项目,推动宁德长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PACK模组结构件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理念,加速探讨传统船舶与锂电新能源产业的结合,布局电动船舶项目。(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局)
3.壮大传统海洋船舶产业链。在《福安市赛江两岸船企转型升级用地(长岐至英岐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基础上,加快船企提升改造,对符合规划、用地、环保、安全等规范要求的船舶企业,制定税收、技改、新产品开发等惠企政策,加快船企重组整合。重点支持船企与宁德锂电新能源、福安电机等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支持开展电动船舶示范应用,重点发展近海内河运输船舶、旅游观光船舶、渔业辅助船舶、公务执法船舶及充换电配套设施运营服务,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动船舶产业体系,实现水上交通绿色发展,重点推进福宁重工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南方船业深海养殖平台项目、长兴船厂太阳能锂电池游艇、咏洋公司小型玻璃钢游艇等项目有序开展。推动壮大海工装备产业,全面提升“海上福安”建设能力,重点发展远洋捕捞船、传统海工装备、海上风电装备、深远海养殖装备。(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局、自然资源局等)
(二)促进渔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1.加快建设海洋粮仓。规范近岸养殖,积极发展陆基工厂化全循环海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多营养层级养殖、全塑胶渔排养殖等模式,不断培育壮大鱼类、贝类、藻类等名特优新养殖品种。持续巩固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成果,进一步完善养殖各项配套设施。到2023年,实现“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转型升级,海洋水产品总产量达11万吨以上,海洋渔业经济总产值达30亿元。[责任单位:市海洋渔业局、发改局、工信局、发改局(科技局)]
2.推进水产精深加工。整合水产资源,加大水产加工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新增水产品加工企业2家。以五洲水产加工企业为龙头,改进水产品传统工艺,提高产品品种数量、品质、规模。推进贝类、藻类、鱼类等大宗产品、低值产品的精深加工。(责任单位:市海洋渔业局、工信局)
3.大力拓展流通市场。着力打造品牌渔业,争取在下白石镇渔区产地建设水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推进水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合作组织组建专业电子商务运营团队和平台,依托淘宝、京东、抖音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设立水产品交易商场。支持水产企业持续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责任单位:市海洋渔业局、商务局、下白石镇)
(三)加快滨海旅游全产业链构建
1.推进滨海旅游品质提升。积极融入宁德市滨海旅游的统筹布局,推动福建三都澳建福诚文化旅游区项目、福建奇卡海洋娱乐项目等旅游项目动工建设,打造蓝色滨海风光带和休闲渔旅组团,优化滨海旅游业发展格局,推动吃、住、行、游、购、娱等全链条融合发展,沿海乡镇要把滨海旅游融入村庄规划编制。规范发展特色民宿、餐饮等滨海旅游服务配套,鼓励下白石、溪尾等沿海乡镇开展海鲜美食一条街、海鲜小吃一条街等创建活动,提升滨海旅游整体品位。加快推进国道G228线滨海风景道和海防执勤道路的建设。开辟海上旅游航线。在宁海渔排上建设满足游客安全渡运需求的接驳点。(责任单位:市文体旅游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海洋渔业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海防办、下白石镇、湾坞镇、溪尾镇)
2.加快滨海休闲渔业发展。加大对休闲渔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休闲渔业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水乡渔村”,利用山海优势,加强沿海岸线景观建设和沿岸村落美化治理,与海上养殖渔排塑胶改造成效结合,加快推进海上养殖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谋划实施渔旅融合示范项目。沿海乡镇应谋划好“海蛎丰收节”“沿海体育休闲跑”等文体赛事活动,以文促旅、以体促旅。(责任单位:市海洋渔业局、文体旅游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下白石镇、湾坞镇、溪尾镇)
(四)融入环三都澳枢纽大港建设
1.加快港口综合开发建设。推动港口与产业、城乡互动发展,积极推进白马港核心作业区连片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支持引进多样化开发主体,为临港产业提供配套服务,重点推进白马港区坪岗作业区4-5#泊位工程、白马港区湾坞作业区8#泊位工程、1#泊位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宁海二级渔港、东岐二级渔港建设,提升沿海渔船避风能力以及拓展水产产业集约化开发。统筹协调好岸线开发(码头、泊位、滨海道路建设)与防洪岸线(防洪保安)关系。(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发改局、海洋渔业局、水利局、下白石镇、湾坞镇)
2.完善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通往江西的大通道建设,加快宁上高速霞浦至福安段、国道G228主线贯通和联络线等项目建设。推动建设湾坞作业区8号码头疏港公路。加速推进温福高铁前期工作,推动白马港铁路支线早日复工建设,加强对港口重要节点的衔接,畅通铁路运输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发改局)
3.积极推动航运物流发展。积极吸引大型航运企业落户,发展大型和专业运输船队,支持造船企业、航运企业和货主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探索“物流+互联网”等特色模式。合理开发海砂资源,有序推进航道疏浚中的海砂综合利用。积极发展集装箱干线运输,培育发展航运服务业。到2023年,实现全市公路、水路货运周转量分别达20亿吨公里、69亿吨公里。(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发改局、自然资源局、福安生态环境局)
(五)持续深化海洋生态综合治理
1.实施海岸带美化提升工程。对海岸线向陆侧的滨海陆地和领海基线内的近岸海域,持续开展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海湾。(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自然资源局、福安生态环境局、海洋渔业局)
2.实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环三都澳湿地水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福安辖区)建设和管理,扩大红树林种植面积,实行生态补偿,筹措资金开展渔业增殖放流,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在全市宜林滩涂上规划营造红树林。开展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在主要海湾开展互花米草等外来物种入侵防治。鼓励引导天然养殖试点。(责任单位:市林业局、自然资源局、海洋渔业局)
3.抓好陆海统筹综合治理。推行“湾(滩)长制”,建立海湾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推进近岸海域水质改善。开展沿海乡村和海域海滩海岸垃圾攻坚整治行动,按照“岸上管、流域拦、海面清”机制要求,强化分类管控,抓好海漂垃圾源头治理,加强对入海口、养殖集中区等重点岸段的定期随机抽查。完善“海上环卫”制度,全面建立专业化海上环卫队伍,推进海漂垃圾与沿海乡村垃圾保洁一体化运作。进一步健全海漂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形成常态化、网格化、动态化的海漂垃圾综合治理模式。进一步巩固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成果,建设完善“海上社区”,及时谋划养殖用海规划,重点争取把宁海村万亩养殖示范区建设成生态型“海上社区”。(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福安生态环境局、海洋渔业局、自然资源局)
4.实施海洋环境风险处置工程。建立流域污染治理与河口及海岸带污染防治的海陆联动机制,协同推进入海河流和排污口精准治理,加强对海洋船舶污染、码头污染、养殖污染、海洋倾废和赤潮灾害的监测防治,减少三都湾等重点海湾陆源污染物排放。增强海洋环境风险防控和灾害应对能力,健全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动态评估和常态化防控机制,加强海上溢油、危险化学品泄露等风险管控。建设生态海堤,提升抵御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能力。(责任单位:市海洋渔业局、福安生态环境局、应急局、水利局)
(六)加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1.创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对接宁德国家农业科技园、大黄鱼产业园科技成果,引进推广水产养殖优良品种和先进养殖技术。在海洋水产良种、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型材料等领域,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争取共建成立1个涉海科创示范园。鼓励重点企业申报省级重点试验室,推进海洋牧场高强度新材料及其他涉海项目的技术攻关。[责任单位:市发改局(科技局)、教育局、海洋渔业局、工信局]
2.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打造海洋“双创”基地,支持海洋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中试基地落地建设,构建创业孵化全链条。支持临海工业企业开展海水直流冷却应用。鼓励发展海洋科技中介机构和服务组织,积极组织区域内涉海企业参加“海创会”“海博会”“海洋周”等平台活动,促进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对接转化落地。[责任单位:市发改局(科技局)、工信局、海洋渔业局]
3.培养引进海洋创新人才。推动校企合作,开展海洋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培训。持续提升“引智归韩”人才工作品质,强化引才工作成效,带动更多海洋高层次人才集聚福安。用好“三都澳人才计划”,重点引进海洋领域高端领军人才。[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教育局、人社局、海洋渔业局、发改局(科技局)]
4.加快推进“智慧海洋”建设。全面融入全省海洋信息通信“一网一中心”构建,参与建设海洋信息通信网和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拓展海洋智慧旅游、智能养殖、智能船舶等设备制造和应用服务项目,争创“数字海洋产业”示范区。积极参与全省海洋碳汇科学研究,争取纳入海水养殖增汇、滨海湿地和红树林增汇、海洋微生物增汇等试点工程,提高海洋固碳增汇能力。[责任单位:市大数据服务中心、工信局、福安生态环境局、发改局(科技局)、海洋渔业局、林业局]
三、实施保障
(一)强化组织协调。调整成立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充实办公室专职工作力量,健全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制定三年行动方案,行动方案中的每项任务分别由牵头部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重点任务+重点项目”,提出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和具体工作措施。重点项目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更新。建立工作组织协调机制,协力抓好三年行动方案明确的各项任务,共同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发改局、海洋渔业局、交通运输局、自然资源局、林业局、工信局、商务局、文体旅游局、发改局(科技局)、福安生态环境局等]
(二)强化企业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海洋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深化与央企、省企、民企等骨干企业合作,充分调动市属企业参与海洋资源开发和涉海项目建设。鼓励涉海企业与科研机构深化合作共同建设海洋研发中心,推进涉海技术研究开发。加强与军工企业对接合作,生成落地一批涉海产业合作项目。[责任单位:市发改局、海洋渔业局、发改局(科技局)、工信局、自然资源局等]
(三)强化金融支持。用好福建省海洋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基金以产业引导和财务投资为主,投向海洋经济发展领域,助力临海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海洋项目建设。积极对接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争取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科技创新等方面重大项目,给予中长期优惠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海洋企业发行债券、上市融资和再融资。(责任单位:市国资中心、金融办、发改局、财政局、金改办、城投集团、农垦集团、中融产投等)
(四)强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海洋功能空间布局。依托由东冲口经东冲水道、官井洋、加仔门水道至赛江白马门的深水航线,形成“以港兴城”的区域功能发展主线,集中布局功能各异、空间相对分离的城市湾、产业湾、旅游湾三个特色突出的功能湾区,促进“港业城”互动,实现区域内各功能区的协调发展。完善重大项目用地用海用林等要素保障机制,支持沿海地区加快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挖潜,解决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完善海洋经济指标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建立常态化的海洋经济统计、调查、核算制度和数据管理、发布、共享机制。[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海洋渔业局、交通运输局、发改局、福安生态环境局、工信局、文体旅游局、发改局(科技局)、林业局等]
(五)强化正向激励。把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扶持资金拨付的重要内容,全面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海洋渔业局、自然资源局、发改局、交通运输局、财政局、工信局、文体旅游局、福安生态环境局、发改局(科技局)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